「諸凡予與廣宣說,遍知亦得詞窮矣,非心之境以他喻,無可論述無所緣」,這是基大手印第四個功德「無所緣」的特點。如果想要去詳細的闡述,即便是已經證得圓滿佛果的一切智者也無法用詞語去闡述它,因為所要闡釋的對象是超越能所二執,即使佛陀也做不到,佛陀有遍知的智慧,但是無法用詞語來解釋。它並不是我們能所二執的心、凡夫的心、或在因明辯經時能辯論表達出來的,不是這些所能認識的對象,沒有辦法用任何的話語去闡述出超越能所二執的心性的道理,即使用譬喻也無法真實完整的把它闡述出來,可以用譬喻來指向,但不能真正完全的闡述它的內容。

彷彿虛空一般,虛空沒有方向性,同樣心的本性也沒有方向性和特定的傾向性,基大手印沒有任何指向性,所以它叫無所緣。因為超越了心的所行境,所以無法運用言語去如實地傳達它,或者將它的功德完全地呈現出來。所以至尊帝洛巴大師的開示裡說「自心本慧並非佛能詮釋,唯有用自己的心性去了知自己的心性,沒有辦法透過他人為你做闡述。」《恆河大手印》的教授裡面也說,「運用於文字作為道,是沒辦法通達心的自性的。」 

無修瑜伽具備了一味瑜伽、離戲瑜伽、專一瑜伽的所有功德。在還沒有達到無修瑜伽之前會有一個妙觀察智慧,去觀察念頭和外在的外相,可是這種觀察最終將一切都合在心性中時,它就不會再有任何作用了,不會去做任何觀察,從譬喻來說就像火和木柴的關係,一開始我們想用火把木柴全部燒掉,火是從木柴中產生的,當我們要了悟的東西全部都已經了悟,這個妙觀察智慧也無所用了,就像把柴燒完的火一樣,它也隨著柴一起消失掉了,再也不會有火了。

所斷和對治都已經徹底消除,在無修瑜伽中再也沒有對於外相和念頭的對治,全部都在法界體性之中,一切都已經圓滿了,再也沒有任何刻意需要去做的修持,這叫無修瑜伽。於後得位(出定之後)不會踰越法界,如如不動安住在法界之中,心不會像凡夫那樣產生各種念頭,還是在禪定的狀態中;在平等住(安住)時也能廣行利生事業,例如為眾生灌頂、傳法等,像這樣出定和入定沒有任何分別就是標準的無修瑜伽。在無修的境界中沒有所謂的入出定的差別,只是有名稱上的差異而已,無修的瑜伽士在入定的境界當中一剎那也不離開法性(不動搖),出定時也是如此,實際上不存在入定與出定,一直在定中。 

佛陀的無修境界於不動法身當中絲毫無有動搖,能夠在千億世界當中示現千億色身,包括多達千億的報身剎土以及多達千億的化身剎土,各自示現千億的化身如同摩尼寶和滿願樹一樣,能夠自然無有勤作的饒益一切有情眾生,所行的利生事業在無修的境界是自然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