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中的偈頌「離惡境故惑漸輕,無散亂故善自增,淨心於法生定解,居於靜處佛子行。」主要是講的是環境的寂靜。然而根據巴珠仁波切(華智仁波切)所教授的內容,是包括了身語意三方面的寂靜。

身寂靜
身寂靜,就是不會常常在人很多、很吵雜的環境裡面,比如聚會。我們也許沒有辦法往山上去做山居,但是我們不經常去做一些沒有意義的、放逸的行為,這也屬於身的寂靜。

語寂靜
在語方面的寂靜,指的是我們不會去浪費氣力,說一些沒有用的話。在家的時候,可以唸誦經書或者咒語,哪怕在沒有唸誦的時候,也不會用嘴巴去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語。尤其從密法上來講,我們說話其實是一種業風的運用。業的氣息在運用的時候,它就把我們原本本慧的氣息轉變成業的作用的氣息。當變成了使用在世俗上的業的氣息的時候,我們的本慧風就沒有培養起來,也就是沒有做到我們所說的養精蓄銳的功夫了。

所以,我們在城市裡,或者在自己家裡,如果要做到語寂靜,常常在修行的時候是禁語的。或者唸誦咒語,或者唸誦經文,但是不會用在其他的一些沒有意義的言談之上。尤其在巴珠仁波切的教言裡,他開示說即便我們的身體在山上待著,如果我們沒有做到語寂靜的話,那對於我們來說也沒有辦法產生寂靜處的功德。

意寂靜
意寂靜,就是心能夠常常住於定境之中,能夠住於不起妄念的狀態之下,這才是寂靜的意義。瞭解寂靜的意義並不是告訴我們一定要跑到山上去住,而是說我們自己能夠遠離貪嗔的對境,讓我們的身語意都不會有過多的干擾,能夠在安靜的環境裡,專注在修持上面。

如果不懂得寂靜的意義,就算跑到山上山居,對於我們也是沒有用的,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聊天或者妄想上面。就像有些人要閉關,他把門一關,人進去了,但是他心中的妄念卻比在城市裡面待著的時候還要多。這就是因為說到依止寂靜處的時候,並沒有去瞭解寂靜的意義在哪裡。

所以我們要瞭解,這裡所講的寂靜是包括了身寂靜、語寂靜,還有意寂靜。這三個我們要牢記在心,當我們說到依止寂靜處的時候,是從這三方面來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