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偈頌

長伴親友各自散,勤聚財物留後世,

識客終離身客店,捨現世心佛子行。

這裡主要講的是捨棄今生。如果我們在修行佛法的時候依舊放不下這一世種種的生活習慣和享樂的話,這也會變成我們修行上很大的障礙。所以,修行佛法是要捨棄今生的。要讓我們能夠生起捨棄今生的心念,主要是透過無常的觀修。觀修無常的主要內容包括三點:

第一,死無定時,沒有人能夠確切地掌握什麼時候死;

第二,死因多,造成我們死亡的因素很多;

第三,一定會死,每個人都逃脫不了。

從這三點去觀察我們的生命,今生是無常的產生,也就是說死亡一定會產生。從外在的事物上來說,一切繁瑣累積的,終究會消耗殆盡。一切累積下來的資糧、親朋、好友,最後全部都會消失;凡是聚集的東西,最後都會壞滅;有合就有分,當大家聚在一塊兒的時候,終究會有離開的時刻;有生,必然有死。佛陀在佛經裡不斷地開示,今生對我們來說都是無常,這種不固定性一直都會出現。所以,透過觀修無常能夠讓我們對於今生有所捨棄。

大德文殊菩薩對於薩迦班智達親自所做的教授,薩迦貢嘎寧波所教授的法裡面,有一個著名的法叫作「離四貪著」--

第一,若貪著此生,即非修行者;

第二,若貪戀輪迴,即非出離心;

第三,若積極於自利者,就不是菩薩,不具有菩提心;

第四,若心中執著一邊,則非見地。

這裡第一個就明明白白地講到如果貪著此生,也就是貪著今生的享樂和一些生活習慣的話,那他就不算是一個真正的佛法的修行者。所以,我們在修行方面,首先不能對此生有貪戀、貪著的一顆心。

同樣,岡波巴四法--心轉向法,法轉向道,道上除惑,惑轉為本慧,四法中第一個心轉向法的內容主旨也是讓我們捨棄對於今生的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