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分為兩類:勝義菩提心與世俗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是遠離一切詮述,遠離我們的表述和思維,它是離戲的,是超越我們一切的思想概念。它的主體就是一切法的本質--空性,或者叫佛母般若波羅蜜多,這屬於勝義諦。勝義諦的菩提心是聖者在定境之中所體驗到的萬法事物的本質,在聖者的禪定之中所直接觀照的萬法事物的本質,我們叫做勝義諦的勝義菩提心。

這種勝義菩提心唯有透過禪修的力量而生起,並不能夠透過儀軌的受持生起勝義菩提心,只有透過禪修才能了悟到真正的勝義空性。在顯宗,了悟勝義菩提心的方法是讓我們先生起世俗菩提心,以世俗菩提心作為方便,然後透過世俗菩提心的串習,漸漸地讓我們圓滿了資糧之後,在禪修的時候能夠照見一切法的本質為空性。所以,在方法上來講,是先生起世俗菩提心,借由世俗菩提心而生起勝義菩提心。如果我們不觀修世俗菩提心,想要直接禪修勝義菩提心的話,禪修者是很難能夠直接瞭解到勝義菩提心的本質。

因此,在《佛子行三十七頌》裡面主要透過世俗菩提心的闡述,教導我們如何從世俗菩提心漸漸趨入到生起勝義菩提心。在他的教導之中,勝義菩提心是在禪定中的修持,世俗菩提心是在出定之後的行住坐臥中去累積我們世俗菩提心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