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乘的法是作為上乘的基礎

我們現在學習的是《佛子行三十七頌》,講的是菩薩乘的方法--轉煩惱為道用,當我們面對煩惱的時候,是透過轉化的方式去累積我們廣大的資糧,透過煩惱的轉化,消除我們各種的障礙。

聲聞乘的斷煩惱、菩薩乘的轉煩惱,以及金剛乘的煩惱道用,這是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學習了金剛乘,就不用去斷煩惱,可以儘量地生起煩惱,並不是這樣的意思。同時,在菩薩乘來講,雖然是轉煩惱,但也並不是說因為能夠轉煩惱,所以什麼都不用修了,積資除障也都不用做,煩惱也不用斷除,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下乘的法是作為上乘的基礎。聲聞乘是需要斷除煩惱;菩薩乘並不是採用聲聞乘斷除的方式,而是以轉化的方式讓煩惱消失;上乘的金剛乘也是要煩惱消失,但並不是用強烈的斷除或者是遮止的方式,而是去使用它、善用它。只是處理的方式不同,但是基礎都是必須要消除煩惱,其實都是斷煩惱。所以我們說下乘的修持是上乘的基礎,如果沒有下乘作為基礎,我們直接用上乘的法來修持的話,這是會走出偏差的。或者認為我們修持的是金剛乘,便可以隨意地生起煩惱,這樣只會讓我們墮落到三惡趣或者地獄而已。

金剛乘之所以能夠將煩惱作為道上的使用,是因為他有深解的照見,對於本性是空,能夠有全然的瞭解。因為有這樣的見地,所以能夠去做煩惱的深解。那麼他就不會刻意地要去壓制或者斷除煩惱。但是不論是聲聞乘、菩薩乘,或者金剛乘,針對煩惱都是予以把它消除。煩惱引導我們造惡,然後受苦的這些特色都要把它消除。因此,聲聞乘、菩薩乘還有金剛乘,三乘的意趣都是相同的,在消除煩惱上面都是同一個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