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這樣發願以後,但是對方卻依然處於憤怒的狀態,憤怒仍然生起的話,這時候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思維呢?

我們心中要想:當下這個有情眾生在憤怒之中,他已經失去了心中該有的慈悲與平和,他現在善的功德消失了,進一步的是他心中生起憤怒的煩惱,當下他被這種煩惱所逼惱,心裡是很難受的。並且因為憤怒的緣故,將來還會承受這樣的痛苦。想到他現在的處境是非常可憐的情況,不由自主地對他生起一種特殊的悲心。在由自己生起悲心的時候,我們心裡要發願:希望他將來不要嘗受到這種煩惱所生起的惡果。我們不僅不要想怎樣報復他、對付他,而且要更進一步地為他生起大悲的發願。這屬於一種修心的方法,是大乘在處理煩惱的時候,如何調伏自己的心,如何轉化自己的心念的一種修心的方法。

在無著賢菩薩所寫的《佛子行三十七頌》和寂天菩薩所寫的《入菩薩行》,講授的內容主要都是修心的方法,講的是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轉化我們的心念,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把煩惱變成我們的資糧。

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去瞭解作為一個大乘行者,是如何轉化自己的心念,如何觀修菩提心的,這個實際的修持的內容是我們在學習《佛子行三十七頌》的時候,所要關注的部分。不僅僅是對於詞語上的瞭解,更進一步的應該是我們怎麼樣去做到大乘佛法的這種轉化心念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