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修心的要訣裡面有三個三:三對境、三毒、三善。

什麼叫做三對境呢?

  • 貪;第一個就自己所喜愛的對境,包括我們摯愛的親人和朋友。由這個摯愛、喜愛的對境,我們會生起的是三毒裡面的貪。

  • 嗔:第二個是我們憎恨的對境,比如我們的敵人或者是給我們造成種種障礙的人。這些憎恨的對境所引申出來的就是三毒裡面的嗔。

  • 痴:第三個對境就是我們即非喜歡也非憎恨的對境,就像是路上的陌生人一樣。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會產生的是愚痴,不會有想要行善去惡的心念,也不會有增長自己的資糧,消除障礙的心念,就是不管不顧。

當面對這三個對境,在修心的時候我們會產生三個善。

  • 平息自心的善

    • 就像前面所講,我們面對自己的憤怒、自己的嗔恨心的時候,會用另外一種思維方式,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這是第一個善--平息自心的善。

  • 有情眾生的因方面的善

    • 第二個善是發願,願一切有情眾生不要遭受同樣的痛苦,不會受到嗔恨逼惱的痛苦。這是第二個善--有情眾生的因方面的善。

  • 不會生起苦果的善

    • 第三,是已經生起嗔恨心的,我們發願希望他這個煩惱所引申的果報不要成熟。這是在果上面,不會生起苦果的善。

也就是說我們在以世俗菩提心來對待煩惱、對待逆境、對待這些貪嗔痴的對境的時候,剛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是讓我們反覆去憶念我們過去所學到的這些菩薩的學處。

包括四無量心的內容:
願一切有情眾生:具安樂及安樂因;遠離痛苦及痛苦因;步入無苦之安樂;遠離親疏愛憎,安住平等捨。

這樣的學處,剛好是透過我們遇到三種對境,生起三種毒的時候去複習了,因此我們得到了這三種善。

同樣,我們在遇到貪心的時候、遇到痴心的時候,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去處理而得到同樣的善。這些都是我們在大乘的菩薩道里面,面對煩惱,面對逆境時的修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