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巴噶舉的傳承裡面有講到這種實踐叫做六類一味,就是六種不同的方面,六種密境全部在一味境中。這個「一味」所指的就是在菩提心的境界之中能夠去平等對待,不會把疾病痛苦等視為逆緣,這涉及到了密咒金剛乘轉為道用的方法。

首先要有大手印的見地,其次有那若六法的修持,然後有了六類一味的行持。在行住坐臥之中,不管遇到任何逆緣,遇到疾病或者惡緣等等,都能夠在大手印境中。但是這種修持、實踐的方法,我們首先要證悟到大手印的本性,也就是空性的本性,才能夠轉煩惱為道用--這種六類一味的用法。

但是我們當下所說的「一味」,也可以用世俗菩提心的大乘的轉化的方式:當我們心中有煩惱的時候,我們透過前面所講的這些思維去轉變我們的心念之後,將當下的煩惱轉變成為一種對我們有利的修持方式,這就是轉煩惱為菩提的方式,這是屬於大乘的轉化方式。

如果要修六類一味的話,你必須要先有大手印的見地,然後以念頭的生起和當下的解縛,這樣一個生解同時的方式,當我們遇到惡緣、遇到病痛或者是各種傷害的時候,我們當下就沒有任何執著。這是屬於轉為道用的方法的修持。

菩提心轉化的方式是說我們透過世俗菩提心、慈心、悲心,這種心量的放大和思維的轉變,使得當下的煩惱在轉變過程中,變成一個很好的修持的工具。這是屬於大乘菩提心的轉煩惱為道用的方法。

不斷地觀修世俗菩提心,會使得我們的勝義菩提心也越來越顯現出來。而當我們能夠去了悟到勝義菩提心的時候,相輔相成的世俗菩提心的慈心、悲心的功德,也會自然而然地越來越大,越來越殊勝。因此,世俗菩提心是生起勝義菩提心的方法,而勝義菩提心也是滋長我們世俗慈悲心功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