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偈頌開始就是正文部分,簡單把這個內容介紹一遍。

無始時來慈我者,諸母若苦自何樂,

是故為度無邊眾,發菩提心佛子行。

這一偈頌主要開示了我們,要生起菩提心。

接下來第十三偈:

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

是故己樂與他苦,真實相換佛子行。

這是修菩提心的自他交換的內容,是正行的修持。正行修持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佈施跟接受的練習。

正行的前面會有勝義菩提心的觀修,觀想前方有與上師無別的觀世音菩薩,然後觀世音菩薩放光加持我們,最後上師觀世音化為光融入到我們心間,與我們的心無二無別,我們安住在沒有任何分別念的狀態之下,這是勝義菩提心的觀修。

做完勝義菩提心的觀修之後,才會做佈施跟接受這樣的世俗菩提心的練習。

觀世音菩薩是大悲心的本尊,他是悲心的化現,所以我們會去觀修觀世音菩薩作為前方的本尊。但是,如果我們平常有在修本尊的,比如以度母或者是釋迦牟尼佛作為自己的本尊,那麼我們當下觀修的時候,就可以觀想前方是我們平常所修持的本尊。因為平常修持的緣故,所以加持的力度也會比較快速地進入到我們的心續之中。

因此,第十三偈頌是在禪定之中所做的正行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