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講勝義諦就是聖者的心(超越了境和有境),世俗諦就是凡夫具有境和有境(能所)的心,就叫世俗諦。實相是勝義諦,顯相是世俗諦,如我們六識認識的對象,眼識的對象—-色,耳識的對象——聲等色香味觸法就是世俗諦,而大手印不是用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的,也不是用耳朵能聽到的,也不是我們分別念的心能掌握的,所以是勝義諦。

在金剛乘中是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兩種方式結合,生起次第(如觀想本尊)是有能所分別、有境和有境的,到了圓滿次第沒有境和有境也沒有任何觀想,這是圓滿次第。

當我們說超越了境和有境的分別,指的是最究竟的回歸本心的勝義的道理是大手印的內容。但目前我們只能在知識層面知道,實際上並不能真正了悟到超越境和有境,如果做不到的時候我們用這種心態(勝義諦)來做世俗的事情這不是一個正確的見解。過去有很多印度和西藏的祖師都提到,「如果不在乎世俗諦,一味的講超越境和有境,用勝義的方式去做世俗的事情這是一個顛倒的見解,你會藐視因果,對各種因果的緣起完全不重視,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

龍樹菩薩說:「對於方便(世俗諦)和方便之所生(勝義諦),如果沒有智慧好好的分清楚的話,那我們的修行就會被引導到顛倒見的道路。如果有人對世俗諦和勝義諦分不清楚的話,說明這個人對佛教的好壞完全都不懂」。

例如在修四加行時,大禮拜時要觀想對空生起皈依境,百字明時要觀想金剛薩埵,唸誦百字明等,這些都是有能所的分別的世俗諦的累積福德資糧的修習方式,最後會進入收攝(融入),在沒有分別念的狀態下安住,這是勝義諦的修持,這個是累積了本慧資糧的修習。所以金剛乘的二資雙運並不是一味的只從勝義諦修習完全不管世俗諦,並不是這樣。

很多修習內容都是用這二諦來區分的,境和有境、超越境和有境等全部都是依於世俗諦和勝義諦,所以如果這二諦不清楚的話,很多的修行會混在一起,無法正確修行,會用勝義諦去做世俗諦的事情,或者會把世俗諦當成勝義諦,這都是因為對於二諦沒有清楚的認知,所以就會走錯路。從聲聞乘教法到最終的大圓滿阿底瑜伽,從最底層到最高層這一切的教法都包含在世俗諦和勝義諦中,因此我們必須對二諦有清晰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