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一  身體自然放鬆

禪修時,身體要保持自然放鬆,但這並不是指身體很可以很舒服的躺在椅子上,或者靠在沙發上等隨意的樣子。

身體放鬆的正確方式
身體保持一種自然不造作的狀態,身自然安住時要保持一種正確的姿勢即毗盧七支坐。具體為雙手在臍下結定印,有人放在臍上是不對的,兩隻腳金剛跏趺坐(右腳在上),肩膀像禿鷲的翅膀一般外伸展微彎,脊柱像疊起的金幣一樣直,下顎要微收舌頭自然的抵上顎,眼睛稍微有點垂向前看著(不是閉著),身體保持這樣的姿勢後氣息也要轉換,我們身體本身有五種不清淨的氣息屬於業的氣息(會產生業力),透過專注力將其轉化為本慧的氣息。

由身去影響心, 身正則脈直,脈直則氣順,脈通暢後氣自然就會平和,氣平和後搭載在氣上的心念(意識)也會穩定平靜。心與氣是彼此互依的關係,當我們的氣動時心念也會動,氣如果平穩心念也會平穩,如果心念平靜下來,就會生起心性上的樂、明、無念的功德,這時就能漸漸的觀照自心。

 

誤解二  閉眼凝神放鬆

很多人在開始練習禪修時會閉眼,覺得閉著眼睛使心處於一種平靜的狀態,這種方式有助於使心的妄念融入到阿賴耶當中,不起妄念,可能會使身心都很舒服,也可以承認它是一種禪修,因為它可以使身心都處於一種很好的狀態,分別念不起,心也是放鬆的,所以把閉眼這種方式歸類為禪修也是可以的,但它並非我們所講的正式的禪修。

禪修時眼睛的正確方式
在禪修時眼睛稍微有點垂,自然向前看著,在大圓滿和大手印教法中是沒有閉著眼睛禪修的。因為在大手印和大圓滿中眼睛是生起智慧之門,所以不能閉眼。特別在大圓滿的頓超教法中,閉眼就無法看到頓超相,因此光明相就不會出現。
平時這麼做也沒有太大問題,因為妄念融入阿賴耶就不會到處紛飛,這樣保持身心愉悅舒坦,比如在山上或者海邊這樣做也會有一種很舒暢的感覺,可以說閉眼是一種暫時使身心寧靜舒適的方法,它雖然是禪修但不是標準的禪修,它和真正的禪修是不同的。我們禪修的目的不是為了生起樂、明、和無分別的覺受然後享受其中,產生這種覺受是好事,只是我們的發心動機不是去追求這些覺受,當這些覺受出現時(樂、明、無念)既不執著其中也不去排斥它。無論覺受產生與否也不會對此產生執著、貪戀、希冀、憂懼等,無論這種覺受是否發生都能坦然面對,不去顧慮是否發生,也不用擔心為何沒有發生。


誤解三  心自然放鬆

在禪修時心自然放鬆並不是任由自己的心妄念紛飛,也不是壓抑自己不起妄念。

禪修時心自然放鬆的正確方式
在正行禪修中大手印的「帝洛六法」是意(心)的要點。即不忖、不思、不分析、不修、不想、自然住(保持自然)。不忖是指對過去的事情以及念頭不去判斷,不去追憶過去;不思是指不對未來策劃,不去想未來如何如何;不分析是指對於現在在禪修它的本質是什麼不去判斷和分析;不修是不透過造作、作意的方式認為「我現在正在禪修,心應該是空的」云云;不想是指不對當下的狀態進行判斷,如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這是對的那是不對的等等;自然住是指無論發生任何情況,不去攀緣、執取,直接安住在任何的狀態之中,當明的境界現起就安住在明當中,當空的境界現起就安住在空當中,當心散亂了就在散亂中安住,當心動就安住在動中,當心靜就安住在靜中,單純的不渙散而安住在任何的狀態當中,這叫自然住。
「帝洛六法」是我們在正行禪修中必須要把握的,當念頭散逸掉也無需刻意的把念頭拉回來,如果是不好的狀態也無修刻意成辦好的狀態,有一個譬喻說不要做一個凡庸的牧童,凡庸的牧童非常勞累奔波,他會跟著羊群跑,這個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狀態,我們應該做嫻熟的牧童,在山頂上只是看著羊群,但不會跟著羊群跑來跑去。
儘可能在放鬆寬坦的狀態下向內觀,要點就是「此中無一可遣除,亦無絲毫可安立,應當諦觀真實性,見真實性得解脫」。向內反觀時不會去追隨過去念和未來念,不對當下念頭做判斷,不陷入任何的取捨、破立、期待和憂懼,只是單純的保持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

 

對禪修時間的誤解

在日常禪修中既沒有非要特定安排時間專門禪修,也沒有固定的時長、時間段、或強調現在要上坐了、下坐了等等,而是從早到晚,任何時候都應該把握時間和機會向內觀,保持覺知,安住在基大手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