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仁波切的學生都希望了解佛法的放生,我們的確非常幸運,仁波切簡短地對我們開示:從金剛乘的觀點來了解放生行為的「護生」意義。
以下是竹巴穹恭仁波切最近的教言開示,以問答的方式來呈現。


學生:
仁波切,為什麼佛教徒總是強調放生?他們經常放生,特別是在佛教的重要日子。放生的意義是什麼?

仁波切:    
佛教最根本的教導就是不傷害。保護生命是良善的行為,所有的佛教徒都應當採納這樣的觀點。
傷害他人,特別是帶著憤怒的心去殺害將會帶來非常沉重的業力,當死亡時唯一會去的地方就是下三道。
以佛教的觀點來看,諸多眾生在他們的一生當中受苦和折磨,得到絕症,這些都是今生或是前世惡業成熟的果報。
另一方面,不殺生以及真誠地從事護生將會在此生或是來生得到健康、長壽、平靜與幸福。


學生:有些人批評我們的放生行為實際上是在為害動物而不是真正對動物好。 例如:要如何確保他們被放生之後還能存活下來等等這類的問題?

仁波切:    
在某些方面他們的看法是有意義。這就是為什麼當某人打算進行放生,他需要認真規劃和進行放生。而不只是把動物抓來,再把它放掉而已!我們至少需要找出某些地方是安全而且適合動物生存。例如:如果某人想要放一些魚,他去購買一些魚類來放到一個漂亮的池塘,而這個池塘每天有幾百人來釣魚‥。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保護和拯救生命的行為當然是高尚行為。試想一下,如果能拯救他們免於被屠宰成為食物,動物會覺得如何?我們必需設身處地為這些動物著想,感受他們的恐懼,試著去了解他們的痛苦和苦難‥。那麼你就能夠判斷放生的行為對動物而言是好還是壞?

    
學生:
但依我看‥,我想更恰當地說法是”我認為”,我覺得有些團體只是將放生作為一種形式的”商業生意”。他們為了種種的理由與願望 - 主要是絕症患者,求長壽等‥,積聚十方錢,說是要放生,但是,當我們看看他們如何處理這些動物,我們感覺不到這是慈悲的行為‥。

仁波切:    
依佛教的觀點來看,智慧與慈悲象徵著鳥兒的雙翼。缺少任何一項,鳥兒將無法飛翔。同樣地,我們需要開展智慧,在行為中培養真正的慈悲心,包括放生。
人們最終可能會發展出智慧與慈悲,但是人一定要具備慈愛心和鑑別能力來區分真正的慈愛和商業行為。
重要的是那些想要施行放生的人們需要找到合適的、真正的組織來履行他們放生的想法。否則,不會帶來多少好處,或者說事實上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惡業。

    
學生:    
我們知道作為一個佛教徒,我們禁止殺生,不能吃那些特意為我們而殺的肉,我們也不可以到餐廳指定特定的魚類或任何其他生物,來作為我們的餐點。但不幸的是,有時這種罪惡的行為確實會不經意地發生。例如:在工作上,一些商業夥伴特別喜歡”活物”,所以他們堅持他們所選擇的”獵物”為食物。我們無意殺害,但在同一時間,我們無法阻止他們這樣做。我們在同一張桌子吃飯,仁波切我們應該怎麼辦?

仁波切:    
我完全明白這一點。要說服非信徒採用我們的生活方式這並不容易。而且,在某些方面他們可能會認為我們是很奇怪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表現正常且行為自然。當有肉的菜上桌之後,你可以夾一小塊的肉然後以慈悲心安靜地持誦六字嘛呢咒語或是不動佛咒語7或21次,然後 對著肉吹氣。觀想藉由咒力,將這些生物投生到一個更好的來生。在此之後,你們可以吃這個肉或是將肉留在你的盤子上,並繼續自然地用餐。

    
學生:如果我們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我們不小心點了一些菜,實際參與殺生‥, 我們起先不知道,但後來才發現,我們的無知造成許多的生命‥?

仁波切:    
當你發現了真相,你應該立即承認。然後,在生活中您應該釋放被你所傷害的同一類型的生物。
在金剛乘的傳統上,人們應至少在三個不同的場合放生相同的動物三次,最好是在特殊的日子,例如藥師佛節、阿彌陀佛節、釋迦牟尼佛節等
每個人都應該在心裡感到深深的懺悔,並發誓未來甚至是一生不要再犯同樣的罪行。對負面行為感到真正的懺悔是淨化自己惡業一個強而有效的方法。
相反地,不管你做過多少次放生,對於被你殺害的動物沒有慈悲心也沒有覺得任何的後悔。這些良善的活動也僅只於是一場儀式活動而已,不會有多大的利益。

    
學生:何時可以做放生的”修”或”補”的工作?

仁波切:    
在金剛乘,一個人意識到任何負面的行為,應立即承認這一點。而且,如果條件許可,我們認為應立即進行”補救”放生,如果不行,至少應在3週之內完成,當然越快越好。 否則,一旦過了3年,我們認為惡業是非常難以淨化了。

    
學生:    
請仁波切告訴我們一個簡單而又完整的方法來放生?

仁波切:    
每個人應該準備一瓶乾淨的水,以虔誠的心來向不動佛祈請並唸誦祂的咒語,(如果你尚未得到不動佛的口傳的話,可以唸誦六字嘛呢咒語),至少21次或是更 多。 然後,對著乾淨的水吹氣並觀想不動佛的加持溶入到水中。如果你手頭上有甘露丸,在持誦咒語之前加幾顆到水中,那是非常有益的。
然後,你帶著這些水去執行放生。在準備要放生的動物或生物的面前,您再次持誦咒語而且要讓動物聽到咒聲。如果可以的話,將加持過的淨水噴灑進動物的嘴裡。然後,我們應該小心輕柔地釋放他們以盡量減少可能造成的任何傷害。

    
學生:在放生的時候我們的腦海中要想些什麼?

仁波切:    
我們應該努力思考,這些可憐的動物具有身體或生命可是他們並不能夠學習佛法與累積功德。事實上,他們為了尋找幸福所做的一切,只會吸引他們投身到更深的輪迴,輪迴之中只有更多的痛苦和磨難等待著他們。
所以,在我們的心裡,我們應該感到他們的痛苦和不幸。深知他們的佛性與自己的佛性是沒有什麼不同的,這只是因為他們此生的條件不容許他們去體現自己本初的自性。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祈禱在未來世他們能得到較好的轉世,能夠遇見真正的佛法和上師,並開展菩提心,體現自己的佛性,從輪迴中完全的解脫。這就是你應該在心中所保持的想法。

    
學生:從佛教的觀點來說,是否放生的數量越多代表累積越多的功德?

仁波切:    
放生的數量取決於一個人想做或是能夠做的能力。對於真正有錢的人,當然是能夠做一個很大數量的放生‥ 。如果懷著純淨的發心、正確的動機與真正的慈悲心來完成放生,那麼將會積累非常大的功德。但是,如果放生只是為了自私的意圖,則所得的功德利益將會微乎其微。
相反地,如果最窮的人懷著慈悲心來從事非常小的放生,還是會帶來非常大的功德利益。
在佛教中,人們必須記住,不能只看在大眾面前的行為,而是要看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一個看似正向的行為卻以惡意或自私的動機來完成,這樣做不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利益。另一方面,如果行為背後的動機是正確而且高尚的,即使對這世界是非良性的行為,最後卻會成為好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