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修菩提心時是否有一個判斷標準?比如慈悲喜捨修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自他平等、他勝於己、自他交換的標準?是否修完了一個圓滿了才進行下一個?

比如說四無量心慈、悲、喜、捨,講的時候是這樣的順序,修的時候是先修捨,就是對有情眾生沒有分別心,然後再去修慈、悲、喜,這個並沒有說一定要修到慈心圓滿再修悲心,悲心圓滿再修喜心,並不是這樣,而是在一座之中可以同時修慈、悲、喜、捨,也可以修慈心就是修慈心,但並不是說慈心圓滿才修悲心,至於它的標準、量就是詞語的定義,比如說我真想給有情眾生安樂,這樣的一個心念就是慈心的標準,我真想讓有情眾生遠離痛苦,這就是悲心。

自他平等、他勝於己、自他交換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對有情眾生比對自己重視的多,這就是標準,只要能做到這樣可以說修的目的就達到了。為了這個目的前面可以有很多方便的方法,比如阿底峽尊者和寂天菩薩都有不同的教授,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去執著自己,能夠愛護有情眾生,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不一定要修自他平等,如果有其他方法能讓你心中愛惜眾生勝於自己的話,也可以用那個方法,不一定要修自他平等。

 一旦了悟空性,對有情眾生的悲心會自然而然產生,那時不用修自他平等,他重於己,這些都不需要,所以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就像帝洛巴曾經講過的,一想到有情眾生就不由自主流下悲心的眼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