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基礎—概論] 六、皈依­—入佛之門

15. 我所參與的金剛乘活動中,幾乎都有皈依的儀式。仁波切可否解釋一下:何為皈依的精要?

答:我不認為每一個金剛乘的活動裏都一定會有皈依的儀式。但它們一定會有教授皈依、發菩提心和觀想等等的內容。

皈依是小乘的基礎,菩提心是大乘的特色,而觀想—就是金剛乘的不共方便了。在金剛乘的修持中必定會具有小乘和大乘的修行要素。皈依就像是基本的入門之道,如同基礎;菩提心就像蓋好的房子,而金剛乘中的本尊觀想就像是活在房子裏的主人。這就是三乘之異同。這就是皈依及發菩提心的方法與過程。

當某某人要在某特定的上師前受皈依戒,那皈依儀式就需要了。不然的話,僅僅跟著上師重復皈依文和發菩提心的文句,就純粹只是修持中的前行部分而已。

沒有了皈依和發菩提心,你就不具足修持金剛乘的修件。皈依是進入佛門之始。如果你不曾皈依佛法僧三寶,又何來虔誠心之具足?你必須打開心門來領受三寶的加持。若還未皈依,那你仍未發心修持佛陀的教義,且也不具有修持的方法。這就是皈依的重要性。

發菩提心的原因是因為身為佛教徒,我們不能只是為自己設想而已;我們必須經常以利他之心去利益他人。這是菩提心的修持。

最終,我們能徹底的明白與轉化我們身邊周遭的每一樣事物,也同時淨化了我們的身、語、意。這就是金剛乘修持的精要。

16. 我聽一些上師們說,在一生中,只受一次皈依就好了。但是我看到許多人在不同的仁波切面前領受了好多次的皈依。有人說在某位仁波切面前皈依,是與他產生聯繫的好方法,以便我們來生能再與他見面結緣。

答:那是真的!如果你對某位特定的上師感覺特別虔誠,儘管你已經受皈依了,你可以再受皈依。你事實上是在佛、法、僧面前皈依。上師是給予你皈依戒的「證人」。

因此,如果你對另一位上師感覺特別虔誠,你可以從他那兒再次領受皈依;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之前尚未領受真正的皈依。意義在於是你再次的領受皈依,也再次自各別上師那裏領受加持。你唸誦皈依文三次,並領受了該上師的加持。

就像灌頂一樣,你一次又一次的再領受;而對於皈依,你當然皈依,你當然也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去領受。對於發菩提心而言,你也可以領受多次。這並不是意味著你領受了一次,就具有圓滿的菩提心了。你的菩提心在哪裏?菩提心不能被「得到」或「獲取」。菩提心卻必須被啟發、修持;你發心越多遍、越大,所得到的加持力也越多。

雖然如此,你不能任意的到處領受皈依,因為我們必須持守三昧耶戒。那位上師已成為你的上師,你一定要尊敬與跟隨,並聽從你的心,你必須對此有所體悟。